关灯
护眼

第3章 第3章

    都坐下了,陶杰也就不矫情了,拿起筷子吃起来,他也不夹腊肉,用腊肉炒的春天的鲜嫩竹笋别提多香了。

    他虽然没有中午吃饭的习惯,但是一早上过去,肚子里的东西也消耗的差不多了,就着炒笋扒着粟米饭,吃出了他这个年龄的少年人该有的速度。

    小陶俊还不明白什么叫客气,鸡蛋他剥不开,一双小手配合着夹起一块腊肉,油汪汪的肥腊肉吃的心满意足,难嚼的肉皮他也不浪费,用手抓着一口一口的扯下来。

    陶浩也顾不得说话,夹了一大筷炒竹笋,直接送到嘴里,腊肉炒春笋是他老家春天最常见的家常菜,现在在这个古代也吃上了,陶浩感动的眼泪都要出来了,我炒的笋真的太好吃了!

    三个人很快就着两碗菜吃干净了自己碗里的饭。小陶俊放下碗。用袖子一抹嘴跑出去玩了,鸡蛋都没吃。

    陶浩放下筷子剥鸡蛋,陶杰把鸡蛋往他的方向挪了挪:“哥,这个你留着晚上吃。”他摸了摸肚子:“我吃饱了。”

    陶浩见他的小肚子确实鼓了,就道:“那就带回去吃。”

    陶杰吃饱了不想说话,只摇头,不去拿那个鸡蛋。

    小陶俊在外面玩了一会儿就犯困了,跑回来抱着陶杰撒娇,陶杰抱着他坐在门槛上,没一会儿就在陶杰的怀里睡着了。

    陶浩在厨房收拾,见状小声说了一句:“放床上去吧。”

    陶杰点头,把人抱了进去。

    农村人没有什么大太阳跑出去晒黑的概念,陶杰放好弟弟,掩好门走出来,看陶浩收拾好了,提议道:“浩子哥,我们去挖蚯蚓吧,回来喂鸡。”

    鸡吃蚯蚓长得好,鸡蛋也下得多,村里的孩子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河沟烂泥边挖蚯蚓。

    陶浩爱吃鸡,鸡蛋也爱吃,而且他现在的身体需要补充蛋白质。

    左右现在也无事,他找出两个竹节筒,一人拿着一个锄头去河边挖蚯蚓去了。

    安阳村房屋大部分的聚集在半山腰上,上面是茂密的树林,下面又一条蜿蜒流淌的河道。

    陶浩家一旁开出了一条小道,往上走能上山,往下走就能去下面河边,看着近,可真走起来的时候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到。

    陶浩走到一半就后悔了,十分怀疑自己的脑袋是不是被驴踢了,大中午的顶着大太阳跑河边去挖蚯蚓,就在家旁边的小河沟里挖不香吗?

    可是看着兴致勃勃的陶杰,他也只能把话头咽了回去,一步一步的走在崎岖的小道上,偶尔还要挥开长到路上的树枝杂草。

    等到了河边,站在半米多高的土坝上,陶浩终于能停下来歇口气。

    大河那边是水流冲刷出来的山体山石,这边是泥沙沉积下来的河滩,河滩上有大大小小的水坑,长着茂盛的芦苇丛,隐隐看见有白鹭在其间飞过。

    陶浩休息的时候,陶杰已经钻到了芦苇丛里到处找鸟蛋去了,在芦苇丛中穿梭,身形时隐时现。

    陶浩歇了一会儿找了一个地方开始挖蚯蚓。

    水边烂泥里蚯蚓不少,几锄头下去,就能见着半指粗细的蚯蚓努力的往土里钻。

    陶浩眼疾手快的抓住,扯出来装进竹筒里,挖蚯蚓这事对他来说不陌生,小时候外公没事就爱出去钓个鱼,鱼饵就是自个儿挖的蚯蚓,他不爱钓鱼,外公就拉着他帮忙挖蚯蚓,他每次都是赶紧挖,挖完之后就跑出去跟小伙伴玩。

    后来他看网上有人用自己在家拿塑料箱养的蚯蚓钓鱼,他也学着挖了点蚯蚓回来养,才发现蚯蚓这个东西真好养,放到荫凉的地方,保持好湿度,平时撒点烂菜叶子,水果皮就能活,一箱蚯蚓足够一个星期出去钓一次鱼的外公用,从那以后,外公就没在让他陪着挖过蚯蚓了。

    陶浩想到这,鼻头竟然有些酸,他吸了吸鼻子,看了眼,头顶的太阳,心想果然太阳晒多了就是容易想东想西的。

    陶杰在河岸上跑了一圈,也没有找到一个鸟蛋,垂头丧气的回到陶浩身边跟着他一起翻蚯蚓。

    那一块被他们挖了个底朝天,一人装了大半竹筒就回家了。

    小陶俊自己坐在房间门槛上,因为是在熟悉的环境里,醒来发现是自己一个人也没有闹,看到他们回来呆呆的抬起头,脸上还有睡出来的印子。

    这时候天边的太阳已经开始偏西,有几家房屋已经飘起了炊烟,陶杰和陶俊陪了陶浩一整天,也该回家了,陶浩帮忙拿着东西送他们俩。

    陶杰和陶俊的爹,叫陶子石,是陶浩的小叔,和陶浩的爹是兄弟。

    家里只有他们两个,陶浩爷奶老早的就给两个儿子分了家。陶浩家是长房负责养老,分了老宅,然后公中出钱帮小叔家在西边建了新房,离得也不远。

    都说远香近臭,两家人不住在一起,不用为生活琐事争吵,感情就一直挺好。这次,陶浩双亲突然去世,他小叔小婶儿前前后后的帮了不少忙,要不然他一个半大的孩子,哪里能操持好双亲的丧事。

    走过一段山路,路过几家院子,就到了陶小叔家,他家同样是黄泥砖墙,茅草顶,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,院里院外打理的井井有条,一看就知道女主人很能干。

    陶杰一进门就喊:“娘,我们回来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