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90章 第四十章:东临君(上)

    一进小院,便听到屋里传来平安和小树的笑闹声。

    “小树哥哥,你先答应我,若这回都写对了,明日就玩半日,去捉山雀!”

    “我先看看。”

    “你先答应。”

    “先学完字,才能去玩,怎么样?”

    “嘻嘻,那说好啦!我今次检查了呢!绝对没有一个错字!”

    “我看看,嗯……咦,‘书’字不对哦,少了一横,应该这样写,你看——”

    “怎么会呢?啊,呜……”

    “别灰心,你改过来,明日再考,若不出错,我还带你去玩。”

    平远笑道:“这几日两小处得极好,我看再过些日子,平安怕要把我这个爷爷抛到脑后啦,哈哈!”

    我忙道:“老伯,小树给你添麻烦了。”

    平远连连摆手:“这是哪里话?不麻烦,不麻烦!小树这孩子,我喜欢还来不及呢!”

    我和平远进到屋里,小树见着我,立马迎了过来,满面笑容地唤了声“姑姑”。

    数日不见,他瞧着开朗了些,身上也有了点孩子气。

    小树将我拉到外面,问道:“姑姑,事情办得如何了?”

    “尚算顺利。”我低声道,“我虽未见到东临君本人,但见到了一位隐士,那位隐士认得东临君,愿意为我引见。”

    小树喜道:“那便甚好,有人引见,比自己干巴巴找上门去稳当多了!”

    “是这么个理。”我拍了拍小树的肩膀,“我跟人家约好明日卯时在闻古坡会合,应当是见过东临君便直奔郢都,不再回来了,你也收拾下罢。”

    小树眸光一黯,“哦”了一声。

    我回屋后又同平远道明去意,平远挽留再三,见我果真有事,便再未多言。

    平安得知小树要走,倏地红了眼睛,泪眼汪汪,泫然欲泣。

    小树走到哪她就跟到哪,连如厕时,她也站在墙外守着。

    平远见状,叹息不已。

    小树交到了新朋友,我也为他欣喜,不多扰他,好将时间留给他和平安。

    次日一早,我和小树整装待发,将欲辞行,平远亦负行囊而出,深深一揖,行一大礼,却不说话。

    我连忙将他扶起,讶然道:“老伯,你这是何意?”

    平远道:“黎姑娘,老朽有个不情之请,还望姑娘成全。”

    我笑道:“老伯请讲,不必拘礼,若是我力所能及之事,定当效劳。”

    平远又是一揖,娓娓道来。

    原来平远膝下有一子,名唤“平遥”。九年前,田庄收成惨淡,平遥夫妇带着家中存的二十两银子,前往郢都另谋生计。起初两年,他们还会回家看看。往后七年至今,他们便再未回来过,中间偶尔托人带消息回来报安,这些年更连消息都没了。

    平远年事已高,身体每况愈下,逐渐不支,难再承担繁重的农活。他担忧自己哪日撒手人寰,说去就去,平安孤苦伶仃,无人照料,遂起念进都寻亲。

    平远叹道:“到底将平安交到她自己爹娘手里,我才能安心。”

    我感慨道:“确然该将平安交给平遥夫妇才是。”

    平远道:“我这回带着平安去郢都,若找着他,便将平安交托给他,若找不着,我也就死了心,权当没这个不孝子!我干不了活,就是乞讨,好歹也把平安拉扯大!我端怕我死了呀……”

    我亦听得心酸,有心帮他,却也深知自己无能为力,能做的很有限,不敢拍胸脯乱许愿,只道:“老伯,你想让我帮你什么?你直说便是,我尽力而为。”

    平远道:“说来惭愧,我痴有年纪,却没走出过庐乡。我见姑娘见多识广,做事也有条理,正好又要去郢都,想了一晚,想跟着姑娘同行进都。”

    我思索片刻,颔首道:“也好,咱们同行,路上也有照应。”又道:“老伯,你长我一辈,可莫‘姑娘’、‘姑娘’地叫我了,我实受不起!你直唤我名字就是。”

    由是之故,最后成了我、小树、平氏祖孙四人上路。

    一路上,小树驾车,平安坐在旁边,好奇地东问西问,叽喳地说个不停,兴奋起来,手舞足蹈,银铃似的清脆笑声洒满沿途。

    这辆马车不大,车内坐两个成年人都稍嫌挤。

    我和平远坐在车里闲聊,说是闲聊,其实多时我在听、他在说,说的都是平安小时候的事。

    平遥夫妇离开时,平安刚过周岁,可说是由他一手带大的,她什么时候长了第一颗牙,什么时候叫了第一声“爷爷”,什么时候迈出了第一个步子,他都记得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到了闻古坡,有一辆马车停在路旁,再无旁人。

    我下了车,朝那辆马车走过去,小树跟了过来,平氏祖孙在旁等候。

    行至近前,我见车外坐着一名车夫。

    那名车夫是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,鼻梁高挺,两颊瘦削,蓄着短须,背着一把青铜剑,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靛青布袍。

    他背靠车门,枕着胳膊,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,正睡得香。

    我待要上前询问,小树猛地拉住我,变了脸色,声音发颤:“姑姑,那是太一剑……”

    我疑惑地道:“什么一剑?”

    小树压低声音道:“我说,那个人背着的,是‘太一剑’。‘太一剑’乃五大神兵之一,是蓬莱派镇派之宝。太一剑每十年择一回主,强者当之,当今所属,应为掌门东皇座下大弟子太叔乙。那个人……应当就是太叔乙,蓬莱派的顶尖高手。”

    我吓了一跳:“这么大来头……”

    那男子似被我和小树的窃窃私语吵到,伸了个懒腰,朝我们看过来,看了一眼,眯起眸子,敲了敲车门,道:“主上,情况不太妙啊!”

    车内传来一声:“怎么了?”声音极为耳熟。

    “那小妞带了一串尾巴来,啧啧,这个人数,你恐怕一年到头都见不了这许多生人,今日要破大戒。”那男子吊儿郎当地抱着双臂,一副准备看好戏的模样,“怎么办?跑还是杀?”

    一只白皙修长的手搭在车门框上,随即,一位身穿黑衣、头戴纱笠的男子下了车,长身玉立,风姿翩然。

    “莫离,你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慕——”

    “慕星湖”三个字卡在喉中,叫不出口,我脑袋里乱哄哄的,一时没了主意。

    慕星湖朝我走来,语气略带不满:“又把我忘了?”似是玩笑,又似认真。

    紧张感稍缓解,我招呼道:“慕、慕……慕先生,我……我……”

    我思绪乱如麻,才张了口,又结了舌,进退失措。

    慕星湖温和地道:“既带了朋友来,便与我介绍一下罢。”

    我松了口气,找回些许镇静,将小树、平远、平安三人一一介绍给慕星湖。他则一一回礼,举止不失礼数,虽温文尔雅,亦疏离淡漠,全于礼,却于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