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2章 第2章

    毫无疑问,师父这是一声招呼都不打,就把自己踢出了秘境。

    虽然闻知不认那句“筑基历练”是师父准备动手踢人的“招呼”,但事实还是要认,十七年来,她第一次出了秘境,踏入了这陌生的尘世。

    闻知内视体内灵府。现下筑基已成,再引灵气入体,就不再是那般萦绕不散的飘渺灵雾,而是沉凝作了一片波光微闪的灵海。

    微微动念,灵力自海中引出,入周身经脉,指尖闪过微光。

    一个朴素的白瓷瓶旋即出现在了闻知手中。

    这还是闻知闭关期间啃剩下的辟谷丹,里面只剩下了三颗圆不隆咚的丹丸。

    不过将将筑基,她还是要像寻常凡人一样吃饭睡觉。

    闻知从中摸出一颗麻溜儿吃下,再算算余下两颗,顶多可以撑上十天半个月。

    沉吟一番,闻知收好了弓矢,又从乾坤袋中摸出了三枚方孔铜钱,铜钱正面刻了八卦图,背面则是简单的连山纹。

    师父偶尔也会带着闻知掷币占卜,这便是教具。

    闻知算不来师父,也没有高深的修为作底敢向上天问自己,这点卜卦的本事,只能在秘境中对着师父养的大鹅使。

    闻知不是真心想帮大鹅求证它叵测的命运前途,却是真心地忽悠大鹅与她玩互掷铜钱的无聊游戏。

    大鹅黢黑的豆豆眼里饱含着看透一切的高傲,但还是扑棱开羽翅配合了闻知,然后再屈尊降贵地听她胡诌一番“铁锅炖大鹅”之类的吉凶祸福,最后事了拂衣去般扭身离去。

    闻知掂了掂手里的铜钱,回忆了下那些正儿八经的卜卦要义。

    她不知道寻常仙门修士如何于世间历练修心,求悟仙道,但作为一个身无分文,即将粮绝的无门修士,她认为考虑那些还为时尚早。

    当下首要大事,还是得赚钱。

    初秋的城外荒林已显破败,城内光景却仍旧熙攘。

    这是一座看上去民安物阜的凡城,其名平渡。昨日在送那一帮孩子回城时,闻知仔细瞧过城门上的匾额,确认了这是她没听说过的地名。

    不过这也正常,蜗居秘境十七年,实在是没见过世面。

    天光正盛,城中百姓早已开始了一天的生计。

    闻知一路溜达,在四处繁忙的市井街巷中,寻找合适的摆摊地点。

    行至西边某条长街,闻知终于瞅见了一丝别开生面的冷清。

    虽然闻知打算当街摆摊给人卜卦,但怎么想都是要在避开喧嚣的街头巷尾,才能营造出孤高出尘的神秘感,吸引有意占问自身命运的小老百姓。

    只是英雄所见略同,会这么想的,不只闻知一人。

    这条略显清冷的街面上,从头数到尾,店铺商肆没有几家,摸骨看相、算命解灾的摊子,竟摆了七八个。

    这些前辈,有的手捋长须,老神在在;有的盘膝静坐,仿若神游虚空;还有的手中不停掐算,口中念念有词,似是已在一息之间将路过之人的一生休咎都给瞧尽。

    闻知目瞪口呆,显然没想到平渡城中算命的行当竞争已经如此激烈。

    愣神间,这边一个年轻女郎已经开始“哗哗”地摇起了签筒,那边一位仙风道骨的白发神算已经听完了对面老伯所求,开始念起了“老夫掐指一算……”

    闻知不再犹豫,抬脚就往里走,一边走一边瞧。

    前辈们的摊子,虽然支在路边,但丝毫不寒碜。长桌木椅、笔墨纸砚,都是一应俱全,身后还都支棱着绘着繁复玄纹的大白幡,上书“铁口神算”、“麻衣神相”、“入世半仙”、等等等等,各有各的名号,十分好分辨。

    倒是闻知,连个寒碜的小板凳都掏不出来。

    她走到一处与诸位前辈距离恰好的空地,席地坐下。

    思索片刻,她从乾坤袋中掏出了一只木雀。

    木雀肥圆的头身,看上去不过一手大,雕刻得却极为精妙,通体乌黑透亮,又有缕缕银光流淌其间。

    这是师父炼制的小法器,据说用了秘境中生长的两种灵木作为主要材料,黑质的无间木可存纳灵力神识,银质的浮槎木则有浮空之能。

    在秘境中时,若是闻知独自上山采灵植,师父有事相告,便会叫他的木雀前来传讯。

    虽然师父一向没什么正经事,不是叫闻知回来吃饭,就是要闻知帮忙捎些山中草药,但这小木雀是真的好用。

    闻知捧着木雀,往其中灌注了灵力,又凝神片刻,输入了一缕神识。

    木雀的圆眼闪过微光,下一瞬就扑棱棱地张开了翅膀。

    之后,一道略显生硬磕绊的女声在整条长街响起:

    “铜钱摇卦…应求百事…一阴一阳之谓道1…万事万物在其中……”

    与之相随的,似乎还有一道“咔吱咔吱”的木质机括声。

    这声音不大,却足够突兀,不仅打断了诸位前辈继续施法,也吸引了来往行人本目不斜视的眼光视线。

    众人不自觉地寻找这奇异声音的来源,瞧见了一个在地上打坐的少女,和身旁一个忽上忽下、左右盘旋的银光黑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