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 3 章 夜宿、盗来

    县衙内的会考场地安静肃穆,许青珂找到了自己的位置,刚坐下,旁侧一位有一位考生袖摆宽松,扫过桌角,不小心将毛笔扫落。

    许青珂随手捡起递给对方,对方瞥了她一眼,拿过了,但是扔在一旁,且跟衙役再要了一支笔。

    他们这些考生的任何物件带进来都是要经过查验的,纸笔是县衙供应,若是有损坏便可再要,但一般人都不愿意出这种岔子,怕有变故,坏了气运。

    也就此人不介意,竟还再要了一只。

    一看就不是第一次参加童生考试,老油条?

    许青珂自己也是老油条,也不在意对方的无礼,只坐着等待,却不知旁边那人瞥过她的面容,愣了一下又飞快染上几分不屑。

    面有殊颜又如何,读书终究看的是脑子。

    许青珂不知自己这幅容貌招了人不喜,等了约莫半刻,县令郑怀云来了。

    此人年方三十多许,也是去年才来此地任县令,政绩还未看出来,但朝廷征税越来越重,若是当地经济没有提升,便是他也得承受来自民间的压力。

    许青珂观察对方有些疲倦的脸色,眼下青乌,衣物十分稳重又有些许褶皱,像是连夜未换,猜想对方昨日一定忙碌到深夜。

    最近也没什么政令,能让一县之长临着童生试还这般熬夜劳累.....是出了什么事情么?

    许青珂静默着,思绪转动,等试卷发下来后,一边磨墨,一边看题。

    县试的考试内容其实一直都千篇一律,不会脱离四书五经之外,尤其是蜀国已经多年没有改革过,但四书五经范围也十分宽广了,知识量巨大,便是孔门圣人也不敢说吃透,是以也不存在百分百备考的人。

    许青珂看着上面的大题小题跟最后的长篇论述,看完,墨才磨了一半。

    这一天考的侧重点是四书,着重《中庸》,《论语》辅之,往届必考的《孟子》没有半点痕迹,而孟子核心思想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。

    许青珂眉目有些冷淡,开始从头看考卷,将要写的答案在心里默转了一遍。

    别人已经开始写了一会。

    墨磨好了。

    跟她一样慢腾腾的人不是没有,但很少。

    郑怀云坐在原位闭眼休憩了一会,起身下来走动。

    他毕竟是县令,给了在场考生很大心理压力,走过谁的身边,谁都要捏一下笔,定下心神。

    郑怀云也知道这点,但他觉得若是这点心理素质都没有,也不是什么人才。

    为官者哪一个不是这么过来的,所以他对那些紧张的考生没什么好脸色,气压很低,惹得这些人越发紧张。

    走过少数几个人身边的时候会看一会他们的答卷,略微满意便会颔首。

    能让他颔首的人很少。

    直到郑怀云走到许青珂身边,随意一瞥到答卷上俊秀字体,不由一愣,就不自觉在许青珂边上站了好久。

    上端坐着的师爷咳嗽了下,郑怀云才恍然察觉到自己不能久待在考生身边,瞧着附近几个考生不是紧张得不成样子了么。

    倒是当事人旁若无人。

    郑怀云下意识俯看此子,看到许青珂侧脸后,微错愕,目光顿了顿,拂袖往前走,再没有往这边巡查。

    一场考试便是大半天,结束后,考生鱼贯而出,哪怕考得好也不敢掉以轻心,因为往后还有两天持续的考试。

    不过么,总有些人是胸有成竹的,路上相见寒暄,一路相走相谈,旁边考生多数也认得这两位定远县的才子。

    “是钟绫县的李家大郎李申跟进元县的应成安。”

    “看他们这姿态,想必考的极好,诶,我备的都是《孟子》,没想到今年却.....”

    不少人唉声叹气,县令郑怀云出来的时候,不少考生上前行礼,大多数想凑个脸熟,郑怀云虽有些疲倦,但也一一颔首点了几句,目光交错间偶然看到一道青影从众多考生中走过,缓缓独行,出了大门。

    许青珂一出大门就看到高大黝黑的少年郎朝她挥手。

    “阿庆?”

    许青珂步子出门槛,走上前,牛庆笑着主动开口:“我是来给你打气的,阿爹也说你一个人来考试,怕你有危险。”

    许青珂哭笑不得,看来牛铁匠对她的长相十分介意啊。

    “等下跟我去投客栈吧。”许青珂知道这县城距离他们村有好些距离,要走大半天的路,现在已经是午后,回去恐怕要到大半夜了。

    “不用不用,我姐就在县里呢,她知道你要考试,还念叨让你去她家住上三日,尽尽那什么主什么谊。”

    “地主之谊。”

    “嗷嗷,对对,反正就是这个意思,既然你都知道,那就走吧。”

    牛庆是脑子一根筋的人,人也热情,说走就走,不容许青珂拒绝,还搬出自家跟许家的交情,浑然认定她拒绝就是断了两家情谊似的。

    许青珂无奈,也只得跟着他。

    牛庆的大姐名为牛芳,名字挺符合山里人取名习惯的,女子芳华,男子喜庆。

    牛芳外表不似牛庆那样方正黝黑,但也显得健康爽利,见到许青珂后十分热情,若不是她跟许青珂年纪差着十岁,且孩儿也都十岁了,恐怕她的丈夫赵刚也会吃味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