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57章 ?第四十五回

    第四十五回

    原著内容简介:孙悟空师兄弟三人吃了道士们敬神的贡品,又趁势作弄了一干道士。第二天到朝廷倒换关文准备离开的时候,正赶上三位国师虎力大仙、鹿力大仙、羊力大仙在找他们。双方当廷对驳,三位国师要求国王杀孙悟空师徒以雪自己之耻。国王正在为难之际,数十名乡老上朝,求国师布雨解旱。于是,国王顺水推舟,让孙悟空与国师求雨赌胜,胜了放之西行,败了则杀之为道士雪耻。

    影射情况简介:影射嘉靖年间皇宫内的三道士。

    道教也追求科学

    道教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,她深深植根于华夏沃土而得以盛行。道教主张的“天人合一”的宇宙观正被全球科学界所接受。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由“道”而生,即所谓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或曰“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万事万物都有道(规律),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道理。道教倡导的“修道、修真、修为、修养、养生、卫生、长生术”等,对社会都有着不朽的意义。她在追求自然科学,揭示自然之谜等领域里,都有着非常严谨的科学性。新时代的科学家、哲学家都在辩证地研究和汲取道教的东西,这很可能给道教在全球性发展带来新的契机。

    道士求雨,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,且常常有应。但这并不是道士施法所致,而是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,掌握了某些规律在装神弄鬼而已。就像现在科学发达,对天气情况了如指掌一样,知道了明天会下雨,今天便假意求雨,蒙人也。当然,了解道教的发展历史,她也是为了抵御国外的宗教进入中国,为争信徒,一些道教人士才让道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已。

    虎力大仙邵元节

    嘉靖年间,皇宫内曾出现过三个道士,这三个道士都被嘉靖皇帝宠溺过,并成为后人诟病嘉靖皇帝的证据,但这三人从本领、德性、进宫的目的、最后的下场都相去太远了。

    邵元节是嘉靖王朝不可或缺的人物,是“大礼议”的幕后策划者,是帮助嘉靖皇帝夺取皇权的核心人物。史学家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,社会有识之士因为他是宗教人士,故讳莫如深,而无数的庸俗者却把他抹黑的一无是处。

    嘉靖三年,十六岁的嘉靖皇帝在危难的时候,邵元节进宫。嘉靖十八年(1539)六月,邵元节羽化,终年七十岁。

    道教的一部分是术数,是术数就有一定的科学性,比如现代的高等数学,就合八卦原理。中国历史上的名人,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、唐初的徐茂公、明初的刘伯温等,都是著名的军事家,他们有的是道士,有的跟道教渊源很深,因为刘备、李世民、朱元璋被人们称颂,他们也就被人称颂,嘉靖皇帝被诬蔑为昏君,邵元节也就跟着倒霉,这就是人世间无数粗鄙者最无知的人云亦云的本性,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脑袋,不会想问题。

    透析嘉靖王朝,邵元节无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战乱时期,诸葛亮、徐茂公、刘伯温有鬼神莫测之机,他们显了奇能,能被后人传颂。但邵元节处在一个表面看来是和平的社会,他帮助嘉靖皇帝平稳过度了政权,让大明王朝走向了繁荣富强,却没有几个人在歌颂他。比如诸葛亮借东风是千古佳话,而邵元节求雨却被人们引为笑谈。

    刘备把诸葛亮当神明,唐太宗李世民依赖徐茂公,朱元璋信任刘伯温。他们都是明君,但嘉靖皇帝信任邵元节,却是昏君!却成了“道士皇帝”。

    诸葛亮、徐茂公、刘伯温在朝中掌大权,天经地义。嘉靖皇帝拜邵元节为礼部尚书(名誉尚书)却成了史上最荒唐的事情!

    邵元节(1459—1539年),字仲康,号雪崖,江西贵溪人。幼年父母双亡,迫于生计,不得已才到龙虎山上清宫达观院出家为道士。先后拜范文泰、李伯芳、黄太初为师,不仅学了一身武功,还精通术数,对周易八卦颇为精到。比如嘉靖皇帝在他的安排下数次求雨成功,这就是他掌握了某种自然现象而在故弄玄虚。如果不是被嘉靖皇帝征调入宫,他必然会成为一代道教大师。如果嘉靖皇帝不是一名皇帝,或许也会成为一个道教高徒。遗憾的是嘉靖皇帝是帝王,好道就是不务正业,邵元节作为师傅,理所当然也就要被千夫所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