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九十六章 武安谈判

    公元1647年12月7日(永历元年,顺治四年),清廷派出了强大的和谈阵容,由额尔克戴青,博尔济吉特氏为首,领侍卫内大臣、议政大臣正黄旗人,额驸恩格德尔之子。可见多尔衮及顺治对这次谈判之慎重,还有爱星阿,舒穆鲁氏,正黄旗人,扬古利之孙。官领侍卫内大臣、太保。接下去是位重量级人物,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洪承畴。清廷派出洪承畴是有目的,不管是额尔克戴青,还是爱星阿都是旗人,对汉族来说,有天然的对立,而洪承畴是汉人,在谈判时更容易交流。这也是清廷的小心思。

    黎城这边也很重视,这是要改变历史走向的谈判,所以褚茂清、费见深、张恒一亲到,在武安商贸中心三楼会议室进行。

    这一次清廷开出的条件很不一般,可以把现有的地盘之上,增加河南划给黎城,而山西清军退出太原,以阳曲县为界,直接封黎城为王。条件是帮助清廷出兵收复苏杭。

    清廷很清楚,只要黎城答应,就可以渡过目前难关,抛出去的地盘对清廷来说江南更重要,而封黎城为王,就是黎城还认可清廷的统治合法性,从某种观点上来说,万一永历朝反补,河南就是必经之地,到时就看你黎城去对付这帮农民军去了。如果清朝平定了永历和南方的不服势力,那么回过头来,黎城就在合围中心。

    在褚老、费见深看来,封个不值钱的王,不就跟吴三桂、孔有德、尚可喜、耿忠明一样了么?在古人看重的东西,在褚老、费见深、张恒一看来就是一钱不值。我们的目标是推翻所有政权,不管是南方的永历还是北方的顺治,把社会进步到一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结合阶段,而清廷来谈判的说扩大地盘,封个王爵,这还怎么谈下去,档次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
    没法谈,只能先休会,清廷还当成是黎城需要考虑,也同意休会,就这样僵了三天。

    随同的人员就在武安游玩,惊叹武安的繁华外,采买各种的工业品,朝廷能抛出这样的条件,黎城肯定会答应,而能上谈判桌的官员就不那么轻松了,凉了三天后,洪承畴首先感觉气氛不太对,就单独找费建深私谈,在一个小花园的凉亭中,双方见面,自有客服人员送来茶饮,还是费见深打破话题,主动说道:“彦演(洪承畴字),如果让你放弃现在所有的一切官职,做做文章,修修史书什么,你可愿?”

    洪承畴想了想道:“为人一生,总要干点什么,费大人的这个说法末尝不可,可身在其位,不谋其政,这不是某人的风格。”

    费见深,轻轻地蘸了口茶又问道:“想不想听听后人会怎么评价彦演的一生?”

    洪承畴淡淡一笑道:“愿听之!”

    费见深道:“王道周对你的评价“史笔流芳,虽未成名终可法;洪恩浩荡,不能报国反成仇。”而箫一山的评价是“承畴负时誉久,生平疵行,亦少概见,一旦变节,殊出意外。吾人若舍民族国家之观念而论断之,似属人之常情,惟当君主专制时代,则不免遗贰臣之羞耳。“运筹策划,经略四方,筦理机要,创制规模者,如范文程、洪承畴、金之俊、冯铨辈,虽以汉人投效,行节有亏,史书所载,黜之贰臣;然经营勤劳,亦不失为开国之良辅。”

    费见深又喝了一口茶道:“我看,这萧一山的评价还是很中肯的。不知彦演可有对自己的评价?”

    洪承畴也拿起了茶杯抿了一口道:“无从评价。”

    费见深笑了笑道:“想不想听听黎城对彦演的评价?”

    洪承畴起身,对着费见深一掬道:“洗耳恭听!”

    费见深道:“彦演请坐,不用客气,黎城对你的评价只有二字,人材,在黎城这里,没有什么贰臣之说,什么叫行节有亏,难道非死节才是好德行,如果这世上有贰臣,也是这个朝廷,这个国家造成的,而不是个人要去背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