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39章 喜欢

    赵思桦自觉天赋有限,金榜题名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。三年又三年的熬,不如直接当个官来得轻松。他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郫县知县一职空缺,撺掇着青欢回娘家谋划。

    薛家有能力谋划的,除了文信侯薛怀仁,就是永嘉侯薛怀远。薛怀仁的官职是荫庇的闲职,没有实权,只能利用文信侯府的关系网敲敲边鼓。薛怀远是吏部侍郎,掌管官员任免事务。

    赵思桦心里合计,吏部尚书一职目前空缺,吏部就是薛怀远一人说了算。只要岳父大人肯帮忙说项,这事儿准能成。

    薛怀远一听这事就觉得不能行。

    郫县隶属锦官城,锦官城有天府之国的称号,金池汤城,沃野千里。这么一个肥缺,除非祖坟上冒青烟了,才有可能落到赵思桦头上。

    赵思桦还没入官场,倒是很懂官场里面的“套路”,拿着青欢的嫁妆银子送了一大圈礼,自觉是万无一失,意气风发地递了履历到吏部,浑然不理会薛怀礼的劝告。

    等着做官的举人越来越多,举人选官的机会却是越来越少。因而,这官职一旦选了下来,必然要走马上任。拒绝也行,只是会在履历上添上这么一笔,日后再想走选官这一条路,几乎是不可能。

    薛怀远勉为其难地运作了一番,给他谋了个江夏县知县的职务。

    如果什么都不做,这知县一职轮不到赵思桦不说,赵思桦极有可能被指到某个穷山恶水的小县城,担一个不入流的职务。

    赵思桦当着薛家人的面千恩万谢,回到赵家,就以尽孝为名要留青欢在京侍奉公婆,打算自个儿独自上任。赵夫人担心儿子在外无人照料,欲纳一房妾室随赵思桦赴任。

    青欢成亲才半年,哪里肯跟丈夫分居两地,再加上纳妾一事,更是十八分的不情愿。偏偏婆母拿孝道压着她,她没法子拒绝,只能回娘家哭诉。

    “夫君要的是郫县知县,怎么变成了江夏县?既然选不上,不选就是。三伯也不拦着,等吏部文书到了家门口,我才知道消息。想做点什么都做不成,别说夫君生气,我心里也不服气。”青欢冲着四太太抱怨连连。

    小曾氏深以为然:“不想帮忙就不要假模假样地装相,搞得现在不上不下,烦死个人。”

    薛怀礼深觉妇人无知,沉声道:“选官不是你们想得那么简单,三哥已经尽力了。这进士出身的也未必能够外放到江夏县,女婿一个举人也该知足了。”

    不提举人还好,一提这两个字,小曾氏顿时头皮发炸:“举人?举人!还不是你选的好女婿,要是听了我的,哪里用得着愁这些!”

    薛怀礼没吭声。

    要是听了小曾氏的话,青欢如今就跟着曾家在鲤城吃苦,哪里能够坐在这里说三道四。

    小曾氏很快反应过来,不禁失声痛哭起来:“要是曾家还在京都,欢姐儿哪里会受这些气,三房也不敢随便敷衍人,还有大嫂二嫂……”

    薛怀礼叹了口气:“儿媳侍奉公婆乃天经地义之事,无可指摘。他夫妇两个成亲不足一年,没有纳妾的道理,此事我会跟赵兄好生商议一番。欢姐儿速速回夫家去,为人妇不比为人子,断不可有一点不如意就往娘家跑。”

    小曾氏哭着抬头道:“欢姐儿嫁了人也是姓薛的,三房好狠的心,浑不顾骨肉亲情。”

    薛怀礼见她犯起了浑,气得手直哆嗦,一甩袖子出了院门。

    青欢听见她爹赶她走,悲从中来,抱着小曾氏痛哭了一场。

    青元站在院子外面,都能听见里头的哭声,时不时还夹杂着各种抱怨。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她的父亲,薛怀远。

    青悦怔怔地听了,她也没有想到青欢和小曾氏这么拎不清。官场上的事她是不懂,但她懂得看眼色。

    赵思桦心有不甘,但他对着薛怀远一句话也不敢多说,可见他还有几分自知之明,晓得要承永嘉侯的情。至于他闹的这一出,不过是为了拿捏住青欢,好教她来日拼尽全力帮忙罢了。他放弃考进士的机会,可不是为了只当一个芝麻小官。

    青欢要是个聪明的,就应该到西府好好哄着薛怀远,求他答应日后提携自己夫君。只要她把赵思桦的前程握在手里,何愁赵家不供着她。

    青元扯着嘴角笑了笑:“二姐眼下只怕没心思理会我,时候不早了,我该回去用午饭。”

    青悦带上几分歉意道:“气头上说的话当不得真,六姐别放在心上,我送送六姐。”

    青元唔了一声,垂下眼帘,遮住眼底浮现的一抹冷意。

    她回了府,直奔清客院,对着容氏绘声绘色地告了四房一状。

    容氏含笑道:“这做亲人就跟交朋友一样,是要讲究缘分的,强求不得。”说完,意味深长地看了青瑶一眼。

    青瑶被看得有几分不自在,低了头。

    四房的闹剧最终以赵思桦上门接青欢回府而告终。

    薛怀礼借着小聚的名义,邀了赵翰林上相思园叙旧,请了薛怀仁和薛怀远作陪。一顿酒喝完,赵思桦第二日就登了门,说要带青欢一道赴任,纳妾之事一个字也没有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