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10章 苦斋

    随着青慈和青欢的先后出嫁,流金铄石的六月总算过去。出人意料的是,冰块竟然买到了。

    青元坐在书房里头看书,翻了两下又放下了,抬头问道:“关于番茄的书都在这了?”

    枇杷点了点头:“有关结果实的书都拿出来了,只有这几本提到了番茄。”说着,递了一张书单过来,每本书名后面写了一行小字,注明了是哪一卷哪一章。

    青元挥了挥手,蹙眉道:“这几本书我都看过了,写了什么还能不知道。”静默不过片刻,忽展颜轻笑,“是时候去趟书斋了。”

    枇杷拍手乐道:“这就去安排。”

    青元禀了容氏,容氏知道她在金陵之时常去书斋,心念转了几转,终是应了。至于白太君,虽说略有微辞,到底没有为难。

    到了二门上,马车已经备好。

    枇杷扶着青元上了马车,顺势跟着钻了进去。容氏安排的是一辆两匹马拉的四轮马车,宽敞舒适,容纳两个人搓搓有余。青元歪在藤面软榻上,枇杷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。

    马车内置一张香枝木矮几,几上摆了青竹圆月茶盘,内放绿岫玉飞天壶,里面泡着莲心茶。又有一角摆着冰块,凉爽宜人。

    “说是曾家坏了事,去年预备的冰块用不上了,白给了咱们府上,连一分银子都没要。二姑娘刚出阁就出了这事儿,四太太心里怕是不好受,连带着七姑娘的日子也不好过。可谁教她是庶出的,我瞧着东府里头就没几个人看得上她——”枇杷叽叽喳喳地说着是非。

    青元轻声斥道:“放肆!她是我妹妹,你说的这是什么话!”

    枇杷连忙赔笑道:“是东府里的那些人胡说八道,我在外头可不敢这么说。七姑娘绣帐子少了金丝线,底下人敷衍得很,我看不过眼送了几团过去,还得了几个铜板子,倒不如不给呢,谁稀罕这个。”

    青元听着点了点头,笑道:“拿我的东西做了人情还不够,竟这般嫌东嫌西,赏你几个手板子好不好。”

    主仆两人一路有说有笑,马车晃荡了一刻钟方驶上十里长街。

    十里长街是京都的主街,从东向西横穿内外两城。内城靠近皇城,文武百官为着上朝便宜多在内城购房置宅,因此内城日趋贵族化。反观外城,三教九流,五行八作,无所不有。

    内城又划分为东城、南城、中城、西城、北城,中城是皇城,东城、西城、北城是居民区,南城是集市。以十里长街为界限,东中西北四城抱作一团,与南城各自为政。南城当中一条南北向御街,两旁集中了数千家店铺,绫罗绸缎,玉石珍玩,笔墨纸砚,金钗钿合,珍馐佳肴,一应俱全。故又称南市。

    马车向南转了个弯,上了御街,行了有半刻钟,又向东拐了个弯,走了一刻钟有余,方进了崇南坊。

    青元要去的苦斋正位于崇南坊内。

    按理,永嘉侯府住在西城鸣玉坊,同南城崇南坊处于对角位置,距离不可谓不远。但是架不住苦斋名气大,书香不怕巷子深,来这看书的人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马车在苦斋前面停下,门口侍立的小童机灵地搬来了车蹬,枇杷扶着青元下了车。

    小童领着两人进了一座庭院,佳木葱笼,怪石嶙峋,夹岸杨柳烟细细,小桥流水碧潺潺。

    这处庭院占地并不大,不过半盏茶功夫就过了去。

    青元站在一栋飞檐翘角的五层小楼前,抬头先看见一个竹色竹香的老牌匾,上书“苦斋”二字,两旁挂一副竹筒对联: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

    进到大厅里,连一本书都没有瞧见。

    小童笑着介绍:“书籍都在楼上,这儿摆着的是笔墨纸砚、各色颜料,还有玉佩折扇。小姐看书看乏了,可以过来逛逛。”

    小童退了出来,换了一个模样清秀的侍女过来招待。

    花帘屈膝行了一礼,微笑道:“奴家名花帘,请问小姐想看什么书?”

    枇杷吐了两个字:“农艺。”

    花帘的神情浮现几分讶异,不过一瞬又恢复成浅笑模样,恭敬道:“农艺的书在四楼,小姐随我来。”

    爬了三层楼还没有走到地方,青元便明白了,古斋跟八仙楼一样建了暗层。

    花帘打起竹帘子:“小姐请。”

    一股凉风迎面而来,还带着盈盈茶香。

    青元抬脚走了进去,第一眼瞧见的是左手边的茶水间。这座茶水间四四方方,四周都装了琉璃窗,站在外头就能看见里边的情形。顺着南面的茶水间往里走,可以看见一遛儿相思木打造的格子间,从南面开始,然后东面整个一条,再到北面墙角根,全是供人看书的地儿。

    至于整层楼的正中央,至少有五六十个书架,每个书架六尺高,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籍。

    青元粗粗扫过去一眼,心中暗暗咋舌。

    花帘拿过来一本册子,刻意压低了声儿道:“这是四楼的书籍目录,小姐可以自行选阅,也可以写了书名教小童取来。那边空着的格子间都可以坐,上边儿还有单独的雅间,清静又明亮。”

    青元顺着花帘手指的方向瞧了瞧,这上边儿说得正是四楼与五楼之间的夹层。

    跑马廊回形环绕在格子间上方,悬空一侧缘有栏杆,透过栏杆的空当可以瞧见后面的厢房。

    青元时常出入书斋书肆,哪里看不出里边儿的门道。

    这雅间清静是清静了,收费肯定更高,又不方便取书,等小童取了书来肯定得给赏钱,

    青元转了转眼珠子:“坐格子间就好。”

    花帘这才递了册子过来,枇杷伸手接了。

    青元不禁腹诽:莫不是不花钱就不给册子?

    等到了格子间,那股怂恿人花钱的气势就更明显了。

    格子间临窗摆了一张楠竹长条书案,案上立着一块小木牌,写了四个红字:点茶入座。

    青元在案旁的一张藤圈椅上落了座,顺手拿起茶单子翻看。

    上头虽然有十几二十两一壶的上等名茶,二三两的茶水亦不在少数,像绿豆汤红豆汤酸梅汤这些就更便宜了,还不到一百文。虽说在外头只卖几文钱,但也要看看场地不是。

    青元瞟了瞟案上的文房四宝,对于“点茶入座”的反感又减轻了不少。

    “来一碟如意糕、一碟玫瑰糕、一碟绿豆糕、一碟茯苓糕、一碟栗子糕、一碟白玉绵绵糕、一碟核桃红枣糕、一碟杏仁豆腐,再来两碗绿豆汤。”

    花帘听着一大串糕点名,忍不住怀疑眼前的小姑娘不是来看书,倒是来吃饭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