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五章—定北王

    “小姐,长公子回府了。”前门的传话小奴跑到园子里,恭敬的报告给我。“知道了。”“小姐,你与长公子有四年没有相见了吧”雨绡轻声问到。“那时我们的感情就很好,这次他回京,怕是能久留,父亲也想趁着这段时间,为哥哥安排婚事。”我一边和雨绡说着,一边加快了去前厅的脚步。哥哥一直疼我,我也最愿意依偎在他那强有力的臂弯之下,让他为我遮风挡雨。

    来到前厅,我眼神顿时一怔,哥哥身旁站着一位高大威武的将军。这人相貌柔美,五官如刀刻般清晰分明,有棱有角俊美异常,外表看起来浪荡不拘,但他眼光中却流露出一股精光,目如火聚。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,一双剑眉下却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,充满了多情,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。高挺的鼻梁,厚薄适中的红唇这时却漾着另人目眩的笑容。他谈吐温文尔雅,声音雄浑有力。他修长的身影,一动不动的站在厅上,龙纹围绕的白色双龙战袍,展现出一代枭雄的洒脱。他的背脊挺直,好像白杨一样挺秀的身材中,蕴含着巨大坚韧的力量。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比他更加优雅入画的男子。一种光亮至美的气息从他的面庞感染到了我。他没有笑,但他那清澈的眼睛却在忠诚的微笑着。他的皮肤像昆仑山里洁白的雪莲花,他的眸子是天山之巅神圣的池水。

    他正和哥哥谈论军中事物,听见我的脚步,顿时停住了话音,回头目视着我,我见他神色坚定,目光深邃,顿时觉得脸颊泛起红晕。“哥……哥”我结结巴巴的说着,视线迅速转移到哥哥漆黑如夜的双眸。“傻妹妹,还不快见过定北王。”哥哥忙向我引荐眼前的这位高大帅气的男子。“王爷。”我一边微微抿动双唇,一边公瑾的向他行了鞠躬之礼。“这是小妹,在家被宠溺惯了,王爷不要见怪。”哥哥向王爷解释到。王爷转身向我微微一笑,淡然额首,显然并没有责怪我的鲁莽。

    眼前的这位定北王,正是京都之中,最富盛名的王爷,他骁勇善战,英勇非凡,由于他相貌俊美,所以每每打仗,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,以威吓敌军。他为将躬勤细事,每得甘美,虽一瓜数果,必与将士共之。是大金帝国皇帝八子,也是皇帝最引以为傲的儿子。他年长哥哥几岁,今年已有二十五,虽然已过成年,但因为常年奔波于沙场战壕,一直没有成亲。大金国最有实力与军功的就是大这位皇子了,年轻俊秀的模样,却一点也掩盖不住他的军功赫赫。16岁那年,他已经随叔父晋王出征北燕,当时北燕国力正强,一心打算吞并大金,把大金作为打开中原大门的敲门石。而此时的大金,正因刚刚平定内乱--镇南侯而元气大伤,诸皇子年纪尚小,都不曾带兵上过战场。唯独大皇子有过沙场经验,可还在平定战乱中殉了国。其他几名有军功又有实战经验的王爷和手握兵权的大将,皇帝又疑心重重,生怕镇南侯的一幕会再次上演,于是一时没有了良将可以带兵出征,皇帝更是为了此事整日忧心忡忡。当时的八皇子一向公瑾谦顺,一心想为父皇分忧,于是便在朝堂之上毛遂自荐,这一举动倒真是让皇帝松了一口气,毕竟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,可是八皇子毕竟年龄尚小,况且又没有实战经验,恐怕难以胜任主帅的大任,可他毕竟是皇子,可谓是皇帝最值得信任的人了,有他跟随出征,只要再选出一位沙场经验丰富的主帅便可了。于是,在众臣举荐之下,皇帝任命了自己的弟弟,晋王,亲自挂帅出征,而八皇子则是被封为征燕大将军。皇帝当时只是说,让八皇子跟随晋王去历练一番,但是朝中皆知,八皇子不过是皇帝派去监视制约晋王的一枚棋子而已。可就是这样一场残酷的血战,让这位八皇子却一战成名。

    在与北燕主将也是北燕皇族的慕容礼对战中,晋王壮烈殉国,这样一来,大金便没有了主帅,群龙无首,看起来已是必败的局面,就在此时,这位八皇子挺身而出,披甲上阵,他的英勇杀敌,智谋胆略超出常人,也大大鼓舞了大金的将士们,八皇子没有半点皇族娇贵之气,与战士们同饮食,共帐而眠,亲自探访重伤将士,鼓励他们,大金不会忘了他们的功勋。这样的做法,让大金的将士们士气十足,仅用了半月,便击退了北燕的进攻,使北燕主要大军节节败退,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对大金的进攻,退回北方草原修养。

    也正是此次战役,这位八皇子的名号便传遍大江南北,大金帝国乃至北燕,大魏,西夏都对这位大金皇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这位皇子更被誉为“大金战魂”。回到大金,金帝特别嘉奖了这位皇子,并赐封为定北王。在随后的几年,定北王不断为大金开疆扩土,平定叛乱,18岁那年击败魏军攻破梁都,19岁再次击溃北燕进伐,21岁出征西夏,与西夏第一勇将宇文富大战7天7夜,最后斩杀宇文富。直至今年,定北王已29岁,大小战役不下百余次,无一战败,年轻俊秀的公子模样,已是大金传说中的常胜将军了。可就是这位常胜将军,人们眼中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皇子,却没有如人们所料,被赐封为太子,而是皇四子元彬被赐封为太子。皇帝的这一圣旨,顿时使大金帝国流言四起。而皇帝对嘉封太子是这样解释的,皇四子敦厚淳朴,生性纯良,心怀社稷,天资聪颖,虽无沙场经验,但了解民生疾苦,是帝位的可塑之才。而对燕王的解释则是,燕王习惯了沙场征讨,性格随放,不是社稷托付之人,况且,燕王母亲,位份低微,并非高贵血统,难以服众。虽然皇帝如此解释,庙堂之上也是一致的赞同之声,但其实大家都知道,皇帝不过是因为忌惮这位皇子战功赫赫,不想给他过多的实权,也不想给他任何机会而已。面对父皇的猜忌,定北王不仅没有心生怨恨,而是更清楚的看清了朝廷局势。原本我以为,外界对他的评价不过是因为他贵为皇子,大家嘘声附和,溜须拍马罢了,今日一见,才觉得所言非虚。无论他的相貌还是那镇人心魄,气宇轩昂的将首之风,都让人不禁感叹“世间怎么会有如此完美的人”。

    听说定北王这次进京是因为塞北这几年一直安稳太平,皇帝也想着要为这位王爷指亲了,才调他回来京都的。一回来,这位王爷便来府上探访哥哥了。他们都是镇守边关的大将,曾经在抗击突厥进犯晋阳之时,一起共同抗战三年,这样的战场之情是最深厚最纯粹的,所以他们一直是最好的朋友,兄弟,哪怕他们几年不见,各自奔波于大金的战场,他们也是心有灵犀的至交好友。

    在一旁听着他们谈论着战时的惊心动魄,不知不觉到了黄昏,一个身着青色绸子,衣角方正的刺绣着“后”字的下人,恭敬的走到我们面前,微举双臂,俯身额首说到“公子小姐,夫人吩咐后厅准备了晚宴,请王爷一起过去用膳。”“知道了”哥哥有些不耐烦的说到,怕是他们正讨论着战场最激烈最惊心动魄的环节,被这下奴打断了吧。

    “晚膳我就不用了,你帮我谢过郡主姑姑的好意,我一会得进宫面圣,父皇说许久没有见我了,路上就一直派人传话,命我快马加鞭入宫。若不是急着见你这位兄弟,我一早就应该进宫了。”元昊一边说着一边微微翘起嘴角,深邃的眸子像夜一样宁静,让人不忍打断他的安详。

    “那也好,你快些入宫吧,这些年皇帝虽然对你信任有佳,但这两年皇帝身边馋臣不绝,谗言不断,还是谨言慎行一些吧。”哥哥如利剑一般的眉头微簇,关切的眼神望着元昊。

    说罢,元昊抬起那强健有力的双臂,弯曲居于胸前,双手抱拳,右掌执于左拳之上,做了个将军的行礼,回头,又向我微微额首,然后抬头挺胸,龙骧虎步地出了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