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四十七回 占城稻谷

    “殿下,殿下。”

    福宁宫北阁,难得真正休息,马上就要进入年关,赵德昭的课程也停了下来,主要是王着开始忙了,建隆二年科举又要提上日程。

    大宋建立,还是需要新鲜血液,没个几年的科举,官员就任人手是肯定不够。

    而今天,赵德昭刚刚用完早膳,殿外突然传来王着的声音,赵德昭神情一愣,这老师怎么会找到这里来了?

    未等赵德昭有下一步动作,元儿便领着王着进入屋内,整个人看起来神采奕奕。

    “见过殿下。”

    王着行了一礼,赵德昭放下碗快,招手让人拿来座椅。

    “王师今日怎得进宫?”

    赵德昭拿起桌桉上的白布擦擦嘴,几个宦官上前将碗快收拾干净,随后一行人退下,屋中只剩下师生二人。

    “殿下,占城稻有消息了。”

    王着落座之后,一改往日严师形象,拱手对着赵德昭,说句满心欢喜不为过。

    “哦…真的,从哪里传来的?”

    赵德昭闻言,同样来了精神,这几日间,被金贵之盟搞得他自己都神经兮兮的很,若不是王着今天来,猴年马月才能想起这事。

    “吴越!”

    王着再次行礼,赵德昭点点头,想到年后朝贡各国名单他看过,吴越钱椒同样是派来了使者。

    “臣派人南边查看,在吴越福州占城商人处得到消息,不过,其携带种子数量不是很多,臣已经命犬子全数买下。”

    赵德昭思虑之色,随后王着又告诉他只有百十来斤,这点的确是不够用,不过既然找到那就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“好,百斤就百斤。”

    赵德昭一拍双手,什么事都不能一蹴而就,年关一过,到了二三月份就可以下种,到时候视情况再行推广,还是能解决粮食燃眉之急。

    “殿下,是不是需要运回开封?”

    王着见到赵德昭神情,这也是他进宫主要原因,他儿子来信中说,这种稻谷的确是一年两熟,而且每次产量比其他稻种要好。

    自唐以来,水稻的种植都是黄穋稻等,经过百年的发展以及各种先农优化完善,产量是有所增加。

    诚然,但是这种稻谷比起占城稻就有些不足,可以说是一种比黄穋稻还要好的良种。

    一年两熟并不奇怪,让王着欣喜得便是五六十日一成熟,也就是说两个月就可以收割,如果加大投入优化,是不是可以一年三熟。

    “不,王师,随我去见父亲。”

    赵德昭摇头拒绝,江南本就是鱼米之乡,是最适合种植稻谷,中原虽说可以种植,可其土层为软土层,水分容易下渗,稻田根本无法留住水。

    淮南扬州已经平定,这是最佳之地,赵德昭想的很简单,就是在扬州先行搞个实验区,再招募几个占城商人,配合李处耘在扬州种植。

    师生二人出了福宁宫,又在路上商讨了一下,其实王着的想法和赵德昭是一样,扬州本是上上之选,倘若运来开封,那真是白瞎了这等种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