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13章 绝对正确的选择

    列国的贵族为什么要将“雅言”设为本家族子弟的必修课?不就是因为方便进行沟通嘛。

    诸夏现在有许许多多的诸侯国,哪怕是生活在同一个诸侯国内部,互相之间的距离超过十里,说不定就是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,风俗恐怕也很难相同。因此也就有了“十里不同音,百里不同俗”这句俗话。

    楼令费了很大的劲,慢慢来统计一百一十个奴隶到底是个什么成份。

    首先,九十个奴中,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农夫,有没有掌握其它技能另说。

    然后,二十个隶里面,专精会照顾牲口的人占了八个,有五个木匠,三个泥瓦匠和四个掌握冶炼技术的匠人。

    “一百一十人,男的八十,女的三十,男女比例差别很大啊?”

    “其中有五十四个有服役的经历,甚至有四个人识字。这批人要特别关注,看看合不合适吸纳成为家族的武士。”

    “有一点很要命!哪怕村里是有足够的储备粮食,智罃也让人送来五千斤,村里本来有一百二十多人,再加上新到的一百一十人,每日消耗的粮食增多,遇到特殊的状况,有抗风险性吗?”

    因为现在不是顿顿有荤腥的关系,一顿会吃大量植物类的粮食。

    拿楼令自己为例子,吃豆饭能吃上至少三斤,其余成年人要是放开了吃,食量绝对会更恐怖。

    当然了,不是春播或夏收、夏补种、秋收的时节,根本不存在每顿吃到饱的条件。

    例如,楼令平时一顿朝食也就吃两斤,晚食估计是一斤多,锻炼时期则是吃得更多一些。

    同时,女性吃粮的数量比男性少一半。

    那么,村里本来的储备粮约是十六万六千多斤,加上新到的五千斤,合起来肯定不足十七万两千斤。

    整个村子的男性一百五十三,女性八十二。其中未成年的男孩二十七,未成年的女孩十九。以最低消耗的数量来判断,整个村子每天消耗掉的粮食一定超过八百斤,十七万一千多斤粮食其实还够吃七个多月。

    “再有半个多月就要秋收了……”

    楼令拿着在地上画画写写,计算以村子的田亩数量,以往年的产出重量,能够出产多少。

    当前的一亩田地,长宽都是三百米左右。

    一亩田种粟的话,产出约有现代的两百斤。

    村里开垦出来的农田约是两千四百亩,正常收成应该有个四十八万斤的粟米。

    那些粟米只会留下一部分,大多用来换成各种豆子,要么是换成其余的各类物资。

    所以,村里的储备粮其实会比实际收成更多,只是多为粗粮。

    有一点却是不得不提,全靠老天爷吃饭的岁月,遇上什么天灾人祸,一个季度的收成就没有了。

    晋人并不止会种粟,也会种麦子,同时夏收之后会补种豆子。

    所以,农耕分了春播、夏收和夏补种,秋收这四个阶段。

    “粮食一定够,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……”

    “只是……,想用现有条件改善生活,那点产出压根就不够!”

    “我是不是应该在秋收之后,发动大家伙狩猎啊?”

    当代已经有金属货币,只不过粮食和布匹才是最硬的货币。

    楼令在智氏送来的东西中发现了腊肉和肉酱,说明当代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制作技术。

    既然智氏能做,老楼家也一定可以。

    在接下来的几天,楼令主要安置刚到手的奴和隶,砍伐竹子的作业却是没有停,由于加了戈援做的砍刀,每天能够收获从二十棵到二十五棵竹子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