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16章 为什么叫买卖东西

    楼令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!

    新天朝制定统一发音标准的采集地的地点在河北承德的滦平县,拼音的发音其实也是根据所制定的普通话为标准,此后其余语言归纳为方言。

    那么,楼令将拼音搞出来,肯定不是采用新天朝的普通话为发音标准,只能选当前的晋国话。

    所幸的是拼音适应性极强,不会因为换了一个标准就无法使用。

    英语这种语言就是那样,每个词都有代表的意思,一旦出现新鲜事物就要创造出一个新的单词,适应性上面其实很差。

    另外,现代英语跟古代英语并不是一回事,差别比文言文和白话文更大更夸张,古英语一开始采用的是如尼字母,现代英语则是经过一再创新的英文字母。

    因为发音标准不一样,肯定要给楼令的工作造成困扰,工作量上面也是剧增。

    “我是可以用简体字来教学,只是一定要有大篆对照,起码在取得绝对话语权之前,对外只能使用大篆字体。”

    楼令可以在家族内部使用简体字,只是当前的主体文字是大篆,需要楼令去适应社会,不是社会来适应他们。

    雨一直在下,到了夜晚下得更大了。

    晚食吃的是早上已经煮好的豆饭,由于未能生火只能吃冷掉的食物。

    “腊肉好吃!”娃姒吃得眼睛都幸福到眯起来。

    腊肉好吃吗?现代好多人其实适应不了腊肉的味道。

    楼令啃着腊肉,因为没有再热一下的关系,好几次出现干呕,后面干脆就不吃了。

    将肉烘烤再储存就是腊肉,想吃的时候最好还是再炒一下,或是使用其它方式加热。

    楼令将吃不下的腊肉刚放在娃姒的碗里面,下一刻被师嬴从娃姒的碗中将腊肉拿走。

    现在的年代,能够吃饱就是很幸福,吃肉则是非常奢侈的事情。

    师嬴并非不允许娃姒吃肉,只是已经分配给了娃姒一份腊肉,哪怕楼令不吃也不能让娃姒吃,讲究的就是一种节制。

    到了睡觉的时间,整个屋子陷入黑暗,雨水拍在屋顶的声音变得更明显了。

    被子之前有洗了几遍,用的是一种浆洗,还会拿木棍反复地拍打。

    在没有化工洗漱品的时代,其实再怎么反复洗也只是看上去干净,该无法洗掉的细菌或虫子仍旧无法根除。

    老楼家的被子使用的是一种细麻布,触感方面并不好,用则是非常耐用。

    洗完的被子在暴晒过后会有阳光的味道,闻起来其实挺舒服的。

    这一场雨,断断续续下了十来天,期间老楼家干脆就是满地的泥水,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会酸爽到什么程度。

    听说后面临近冬季还会有一场持续时间更长的雨季?

    一场雨季过后,村里面两座茅草屋倒塌,天幸的是储存粮食以及其它物品的房屋没出事。

    这一天,楼令需要带人运一些东西到一座叫“蒲”的城池,去跟其他家族换取其它生活物资。

    在离开前,楼令向村里人交代工作,几乎每一个事项都要重复好几遍。这个过程是楼令交代,再让被交代人的人重复,错了就重新交代,直至被交代的人完全记住。

    秋收之后,楼令确认了一件事情,由于今年已经纳过赋的关系,老楼家并不用再向国君交税。

    如果是当年没有得到征召,该交的税还是要交,老楼家就是将需要缴纳的粮食和布匹运到“蒲”城,做好登记又拿到凭单,算是完成了对国君的义务。

    所谓凭单,其实就是有特殊符号的竹签。

    老楼家的村子距离“蒲”并不是太远,从平面地图算应该是相隔五十公里,真的实际走起来却需要走七十公里左右。

    平面地图是一回事,真走起来是另一回事,原因在于路线并非笔直。

    现代的七十公里就是春秋时代的两百三十多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