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三十一章 建房大业

    春天到了,万物复苏,开始新一年的征程!去年秋末的时候和邻居大妈重新规划更换了宅基地,两家长条形的院子都规划为呈四方形的。

    要建新房啦。现在农村大都还是老式的厚厚的泥土墙,这种房子先是青砖铺墙半米高,再用厚厚的泥土拌上小麦杆一点点的砌成墙,上面就青瓦木门小窗,窗口一般比较小,而且窗子都是纸糊的,不保暖还很阴暗,又潮湿。

    姐弟两个人小体质显得比较弱,四五岁的时候经常皮肤过敏身上起痒痒的疙瘩,越痒越用小手抓挠,很痛苦。

    爸爸就去外边采些干的柏树枝,把小洪军欣灿姐弟两用他们的衣服围起来,紧关房门点火用柏树的烟熏,烟熏火燎的,也给房间消消毒,为了去掉痒痒痘也只能除此下策。

    此时村里新建房子的还不多,但都为长远打算,红砖大玻璃瓦房是趋势,更整洁美观坚实耐用。规划为两个部分一套四间大瓦房加院子。一套拆了菓底保留老房子和爷爷的老宅基地连在一块,暂时不动,保证姬洪军一家还有住的地方,而且这一套临着安置点,位于村里的中心街,是个热闹的宝地。

    爸爸去集市上买红砖、红瓦、石头、沙子、石灰、水泥、打造门窗、打造大木梁等等,来来回回奔波,每天都是起早去天黑时候才能回来,忙的晕头转向、脚不沾地。

    初冬的时候开始打地基,拉上好多的泥土把地基垫高,再接着出现新鲜的东西啦:用拖拉机载着专制的机器替代人工用的石头夯地,一遍遍的哐哐砸地,晾晒一段时间直接铺上一层地基石头,再在上面铺上墙石,有五十公分左右高度,再晾晒,等着开春就可以直接盖了,然后妈妈就做后勤保障,给村里的建筑队,买菜、买烟、买酒、烧水做饭。

    姐弟两也很兴奋,看着挖好的大坑里满是石灰石头,再往坑里注凉水,顿时冒出滚滚白烟,不一会就咕咕地沸腾了,石头慢慢肉眼可见的散裂。

    姬洪军就在边上,只见小手拿着小棍子栓个布包住的鸡蛋,侵入沸腾的石灰水里煮,看着冒泡的石灰水,还嘻嘻笑着,似乎石灰石煮的鸡蛋更干净更美味。

    正当四口人都在忙活的时候,老爷子和奶奶又搬家啦,二伯家去年新盖的正房(两层:下四间上间),红砖、水泥地、白白的墙很漂亮,是村里前三个好房子,却一直空着,还没盖院子得帮着去看房。这算是件喜事。他们安排爷爷奶奶住东间,那里是上好的位置。

    还有件算是喜事,二爷爷那支回老家祭祖啦,是个伯伯和伯母刚过六十退休,还带着个小女孩,跟姬洪军同岁上一年级,三口人都干干净净的。

    伯伯一家被安置在二伯家正房堂屋,临着老爷子一起住,他说还可以孝敬三叔呢。因为大家都不太富裕,没有现成的多余的大床,结果只在水泥地上铺上高粱织成薄再加一个席子,其它都是新棉被面褥子,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,可是没人出钱买大床啊。

    爷爷只说差不多的安置就行,回老家保证人家吃睡干干净净就行啦,其它盖不负责。以姬洪军看来只能算是凑合,比此时李白庙的农村生活稍微好点,就是没有床看着特别的碍眼。

    姬洪军有点说不清楚的诡异感觉。还是妈妈让爸爸将家里新大床送来了,那是请村里木匠刚做好的,是为新房特意打造的。

    小女孩应该算妹妹叫小丽,她每天都要喝电视上常常播放的“娃哈哈AD钙奶”,说是吃饭的时候更香呢。

    姬洪军很喜欢白净的女孩,小丽跟育红班曾经的同桌田小春差不多(只是在上一年级的时候转学到县城)。开始来老家的时候她很是文静,没有几天,叽叽喳喳的跟着姬洪军到处乱疯,乱跑,几乎成了乡下的泥孩子啦。

    他还把自己还偶尔才能喝到的牦牛奶粉分享给她,只是没有喝到她的“AD钙奶”,爷爷奶奶连连阻止,不让姬洪军要人家的东西,虽然伯伯和婶婶帮着劝慰,不都说是交换分享吗?姬洪军很郁闷,只是还得上学。伯伯一家待了一个月走了,没有跟他告别,以后很久都再也没有他们的消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