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
第96章 日子都不好过

    地主家也为银子发愁,毕竟坐吃山空。

    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

    家里不缺余粮,但因为收入骤减,王玉娥心中不安稳,闷闷不乐。

    赵东阳醉得晕乎乎,打起了瞌睡,甚至发出鼾声。

    作为这个家里只会花钱,不会赚钱的人,赵宣宣心怀愧疚,去屋檐下坐着,望着远处的田野发呆。

    唐母帮忙收拾干净饭桌,又扫了地,本来打算帮忙洗碗,但是菊大娘和胡三嫂都婉拒她的帮忙,让她去歇着。她闲不住,拿来针线和碎布,坐赵宣宣旁边的竹椅上纳鞋子。

    唐母以为赵宣宣无聊,于是闲聊道:“宣宣,去石家住得习惯吗?”

    赵宣宣从发呆中惊醒,转头看向唐母,露出甜甜的笑容,道:“我跟石师母一起做针线活,教她家的小女儿哼童谣,风年和石师爷去书房写文章、讨论学问,挺好的。”

    唐母知足又欢喜,道:“宣宣,你觉得我手上这双鞋怎么样?”

    鞋面是鲜艳的水粉色,像荷花的花瓣一样,鞋底是白色。不耐脏,只适合在家里穿。

    赵宣宣仔细打量,夸赞道:“好看!婆婆,你的手真巧!”

    唐母笑眯眯,道:“特意给你做的,你先试一下,看短不短,会不会挤脚?”

    鞋子最难做,做小一点就挤脚,穿起来难受。如果做大了,走路又不跟脚,走着走着,鞋就掉了,麻烦不断。

    赵宣宣试一试新鞋,动一动脚,仔细感受一下,道:“好像有点紧。”

    唐母恍然大悟,拍一下大腿,暗叹自己糊涂,后悔不迭,道:“哎哟!都怪我,没想周到!只比着你的旧鞋尺寸做,却忘了你还小,还在长个子,脚也跟着长!这可咋办?”

    赵宣宣商量道:“婆婆,把脚后跟这里改一改,改成拖鞋,就好穿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好看的鞋子,我也舍不得穿出去踩土,反正就是在家里穿一穿,拖鞋正合适。”

    唐母的眉头重新舒展,哭笑不得,道:“好!这双改成拖鞋!下回再给你做一双大点的鞋子。”

    赵宣宣从来不做鞋子,因为当针穿透鞋底时,阻力很大,手指上要戴一个顶针箍,费力把针顶进去,做得手痛。

    她关心地道:“婆婆,做鞋累不累?”

    唐母微笑道:“不累,做习惯了!”

    凡事都是熟能生巧,唐母做鞋子的动作很熟练,快快的,让赵宣宣自愧不如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。赵宣宣夜里做了一堆发财梦,早上起床后,她一脸惺忪模样,分不清梦和现实。

    去到私塾后,赵宣宣把菜篮子递给何师母。

    何师母闷闷不乐,唉声叹气,愁眉苦脸,甚至连发髻都梳得潦草。

    赵宣宣问:“何师母,有什么烦心事吗?”

    何师母立马倒苦水:“咱们私塾里的学童少了十个!十个啊!这日子咋办?”

    赵宣宣大吃一惊,以为学童是被别的私塾给抢去了,连忙问:“为什么?”